时间:2023/4/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镇馆之宝#

20世纪70年代初,为配合北京的城市改造,元大都遗址的探寻、勘察工作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随着发掘深入,不可思议的事出现了。

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地窖,这个窖藏上面当时放着一个瓦盆,盖着一个口,里面发现了16件器物,其中10件是青花,6件青白釉瓷器,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把造型奇特的青花扁壶。

然而这件器物出土时并非是完整器,而是48块碎瓷片,最大的有13厘米,最小的2厘米左右,仅如指甲般大小,好在凤首和扁壶的主体纹饰部分都在。

这件器物出土后不久,文物部门就对其进行了抢救性修复。第一次修复的过程比较简单,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拼对,凤首和主体部门是完整的,部分缺失的地方,就用石膏进行修补,正面的青花纹饰用粉质颜色粗略接笔,背面的花纹则未作处理,呈现石膏原色。

这件器物修复后一直收藏于首都博物馆,在随后的30多年里,元青花凤首扁壶便以这残缺的样貌出现在《考古》杂志里、邮票上、展览中,依然引来无数惊叹。

直到年,首都博物馆新馆筹建,首都博物馆特邀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对青花凤首扁壶进行二次修复,业内称其为“展览级”修复。

据蒋先生回忆,这件扁壶虽然造型优美奇特、纹饰生动、釉色莹润,然而破损却相当严重,粘接后仅仅高18.7厘米的椭圆小壶,全身残缺孔洞达17处。

蒋先生对其残缺部位进行了重点“美容”,就是用现代高科技的无色无味环氧树脂加填充料配制腻子补缺,最后再用高分子油漆颜料喷涂底色、绘画纹饰等工序,历经13个月,使这件镇馆之宝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得以重生。凤首扁壶不仅重获完整之身,而且残缺的青花纹饰、釉面苏麻泥青下凹结晶斑点一一重现。

这时,再看这件元青花壶,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它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则装饰盛开的牡丹,呈现一种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颇富情趣的情景。白地蓝花,色彩鲜艳,清新雅致,主题突出,更增添了几分艺术感染力。

然而令蒋先生不解的是,在粘接完整后,发现将它平放向前倾斜3至5度时。壶柄上方有一小环施釉不全,呈露胎状,原来该件国宝出窑后就存在缺陷,也许正因此而流散人间。

如今,在首都博物馆瓷器展厅中,有一个专门的展柜陈列着这把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尽管残损严重,还是一件经过重大修复的展品,但它仍然被视为“镇馆之宝”。

更有意思的是,年的一天,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芦草沟镇西宁庄村有一个残疾农民,叫马忠,在农田挖土时竟然也挖出了一个元青花凤首扁壶,大小、纹饰、形制,和首博的那件几乎一样,堪称人间罕事。

这件稀世珍宝,马忠在挖出来即于当年6月18日正式上交当地文物部门,现收藏于新疆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44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