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过后,楠竹春笋长得很快。4月16日,记者来到赤水市葫市镇坪上村,山脚和山腰的竹笋已经拔节而起,长到了两三米的高度,只有山顶还有少量的小竹笋,繁忙的春笋采挖工作已经结束。
坪上村村民熊志平家的楠竹林位于山顶,他从3月17日开始采笋,“我一个人一天就可以挖公斤。”连续采挖20多天,熊志平获得了1万元的收入。加上去年冬天采挖冬笋的钱,熊志平每年靠着竹笋就有将近3万元的收入。这样好的收益,是他过去不敢想的。熊志平连续采挖春笋20天,获得了1万元的收入。方春英摄“赤水楠竹笋主要指冬笋和春笋,冬笋是每年11月左右埋在土里的笋,春笋则是次年春天破土而出的笋。过去因为贵州山区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损耗大,赤水楠竹笋在市场价格和品质上都没有竞争力。采购商出不起价,竹农也就不挖了。”赤水市林业局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钟佐兵介绍,赤水竹林地总面积.8万亩,其中楠竹林就有52.8万亩,冬笋不及时采挖就会烂在地里,而春笋常年达不到采挖强度,则会造成竹林过密、退化。也就是说,采笋率不足不仅是资源上的浪费、经济上的损失,更不利于竹林生态的保护。
要解决采笋率不足的问题,必须提升竹农采挖竹笋的积极性。而要竹农愿意挖笋,前提是保证竹笋能够卖得出去、卖出好价。为此,赤水市聚焦农产品流通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通过建设从基地、工厂到销售端再到消费者端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竹笋保新鲜、降损耗、减成本、增收益,助推赤水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赤水市复兴镇仁友村村民在竹林中采挖竹笋。王长育摄(贵州图片库发)建设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过去,做赤水竹笋的生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叫苦。竹农苦于收购价格低,消费者苦于零售价格高,中间的收购商和商户也在叫苦,因为他们并没有赚到其中的差价。那么,竹笋的效益都到哪里去了呢?
“层层损耗了。”隶属于赤水市供销社的赤水新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群告诉记者,很多农产品,在采摘下来之后,如果保存方式不得当,会造成产品损耗,其新鲜度将大打折扣。等运输到其他地方后,就失去了产品原有的价值。过去农批模式的销售,层层运输就造成了层层损耗。
这当中,竹笋的损耗是相当大的,“刚刚采挖下来的竹笋,如果没有及时预冷保鲜,竹笋呼吸速率快,大量消耗原先贮藏的养分及糖分,粗纤维也会迅速增加,影响口感,还会褐化变色。从农户到消费者手上,这部分的损耗达到了30%左右。”王小群说,因此,对于竹笋等生鲜产品来说,冷链物流的“最先一公里”尤为重要。贵州赤水苦竹笋。在赤水市冷链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的分选基地里,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分选竹笋,将老化的根部切干净,装进统一的包装袋中,放进冻库预冷,再通过冷链车送至省外各大市场。这样下来,春笋的损耗可以降到10%以下,冬笋甚至可以做到零损耗。
得益于冷链物流体系的初步建立,赤水竹笋得以领“鲜”出山。年,赤水新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发售了吨冬笋到上海,今年3月又开始陆续组织赤水春笋进京。“目前,我们和宝源乡、旺隆镇的合作社签订了采购协议,公司直接从合作社采购竹笋,按标准预处理后以全程冷链的形式发往全国各地。这样做可以保证农户的收购价,降低采购商的采购成本,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标准,保护赤水春笋的品牌。”王小群说。3月29日,赤水春笋进京发车。王小群摄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通“最先一公里”,赤水市正马不停蹄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中心。据了解,该项目由贵州省冷链物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内容包括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分拣中心、信息数据中心、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果蔬交易大棚及附属配套设施等。项目建成后,赤水市万亩竹林所产的竹笋,70%都可以在这里预处理,开展预冷、分拣、包装等流通加工业务。
“项目所在地处于赤水市竹产业园区,又紧邻规划建设的高铁站,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让供应链的价值充分发挥。赤水好竹笋卖不出去、卖不上价的问题将得到解决。”贵州省冷链物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熊仁凯说。完善订单配送“最后一公里”春笋的收购工作已经结束了,但赤水市扬程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经理汪进却不能闲下来,他开始张罗着在各地收购苦竹笋。
苦竹笋收完之后,还有水竹、绵竹、麻竹、方竹、箐竹笋。作为赤水竹笋专业的供应商,汪进的销售版图已经覆盖了江浙沪、川渝、广州等地,要维持来之不易的市场,他首先必须保证货源的稳定,做到四季有笋。4月16日,赤水市扬程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对竹笋进行预处理。方春英摄年,汪进成立了扬程合作社,专门销售赤水竹笋。此后,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产销对接活动的推动下,扬程合作社与上海各大生鲜超市达成了合作。“年,合作社共销售冬笋吨,而且收购价从年的平均每斤不到5元直接提升到了15元。”汪进认为,这些说明赤水竹笋的品质得到了上海消费者的认可,赤水竹笋市场前景很广阔。
在与上海客商持续的对接中,汪进发现客商的要求都很高,“过去我们就是农贸市场搞批发那一套,基地采来了,直接装筐子里就运出去。没有任何的预处理,超市拿到手上的货有大有小、有好有坏,挑选时还摸得满手的泥巴。”汪进意识到,这样的销售方式必须改进。于是,合作社建立了预冷仓库、分选仓库,购置了冷链车,将供应链环节前置到离产地最近的地方,确保竹笋储存、售卖。经过预处理的竹笋,将通过全程冷链的方式出山上市。方春英摄“客户的高要求,推动了我们合作社的专业技术人才及竹笋采摘、加工、运输经验的发展,加速了我们农产品标准化进程。客户向我们表达了要更多竹产品的需求,推动了竹笋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汪进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与叮咚买菜、美团买菜、上海美天、上海永辉、拼多多等企业达成了线上线下的产销合作,并在上海、东莞、成都建立了3个蔬菜分拣、加工、配送中心,对华东市场进行中转与配送。
“在上海的配送中心面积有平方米,赤水的竹笋在这边预处理后送到上海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再根据各个客户不同的订单要求进行再次加工处理。需要去皮、洗净、切好都可以,还可以把赤水的竹笋、腊肉、辣椒都切好搭配在一起,进行配送。消费者买回家直接放在锅里炒就行了,特别方便。”汪进说。
完善订单配送“最后一公里”,让汪进的生意越做越大,年共计销售春笋、冬笋、方竹笋、箐竹笋0余吨,销售额达到万元。订单量大的时候,还需要到桐梓、正安、重庆、宜宾等地收购竹笋。
依托目前已经成熟的竹笋供应链系统,下一步汪进还要继续做大做强。“做大,就是整个西南片区的竹笋资源抢占华东市场。做强,就是不仅要把家乡的竹笋带出去,还要把我们的腊肉、乌骨鸡、晒醋等优质农产品都带出大山。”何焱平郭小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方春英编辑唐怒娇刘蓝婴编审陈毓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63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