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3/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笋菇猪肚汤几年前曾经亲自下厨请两位外国友人吃饭,其中有一道笋烧腊肉,笋片如玉,腊肉切得肥瘦分明,一半胭脂红一半近乎透明,异香扑鼻,把他们齐齐镇住,直呼此味只应天上有,一直追问原材料是什么。当时已近深秋,因为时令不对,所以我用的是妈妈寄来的笋干,两人用手翻捡着那些干巴巴皱缩缩的块状物,一脸不可思议和啧啧称奇,认为是某种神秘的东方香料。我搜遍脑海也想不出“笋”的英文名,只得笑着解释:“这是竹子的宝宝。”友邦人士惊诧万分,在他们印象里竹子异常坚韧,只合用来晾衣服和盖吊脚楼,能吃竹子的东西恐怕只有大熊猫。那几片笋被翻来覆去研究良久,最后全都祭了他们的五脏庙。离开的时候,女孩一脸迷醉地对我说:“中国的食物真神奇,我觉得自己变成了可爱的熊猫。”与西方人对笋的无知无觉正相反,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发现了笋。这种食物味美而易得,因此不论贵贱,人人皆爱之。生长在南方的孩子,想必很多都有跟着长辈在林下寻觅笋的童年记忆。《诗经·大雅·韩奕》曰:“其籁伊何,惟笋及蒲。”这首记录“韩侯”生活的诗里,把笋与“鳖鲜鱼”一起列为贵族们享用的珍馐。以画竹著称的郑板桥亦深知笋之味,他在诗中写道:“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大概在观竹画竹的过程中,郑板桥也没少挖笋充饥。笋分季节,有春笋、冬笋之分。春笋要及时挖取,它长得极快,稍一迟疑就老了,变柴变涩,质地如竹。和雨后就露尖的春笋相比,冬笋更难寻,因为深埋在土壤下,得顺着大竹的“竹鞭”沿途挖寻,没有经验的人即使守着一片竹林也难得一根。但冬笋比春笋更香,因其更为幼嫩之故。旧时北平人爱吃冬笋,又因从南方运来,计价尤为金贵,一盘加了冬菇同炒的烧二冬”就能卖出肉价,当时市面上还以东兴楼的“虾子烧冬笋”、春华楼的“火腿煨冬笋”最为有名。不过,俯仰皆是的笋又有它专属的娇气,当季的笋鲜过鸡豚,但这嫩劲儿太容易消逝,即使放进冰箱,也得在断口抹上一层盐,稍许延缓它的衰老。只要一过季,笋就开始发涩发苦,吃的时候要用清水浸泡,祛除杂味。为了一年四季都能吃上笋,人们把笋制成笋干保存,食用之前要长时间泡发,但滋味已不及鲜笋远矣,适合与油厚肉肥的食材一起吃,让水发笋吸饱油,增加香味。李渔向来会吃,他认为“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在《闲情偶寄》里他大肆赞扬笋为蔬食中第一品,就连“肥羊嫩豕”都没法与之相比,极致的做法一为白水煮,只蘸些酱油,以品其原味;另一种则是与猪肉一同烹饪,其他肉类一概不合宜。事实上用猪肉炖汤易柴,广式煲汤中常用瘦肉,但只喝汤水,肉则弃之,而猪肚则不然,它一向被当作滋补的佳品,爆炒煨炖皆宜,味美且富于营养。家乡人喜欢将一副猪肚挂在灶头,时间长了就成了腊味,到过年时拿出来细细切丝,与青、红辣椒用大火急炒,那冲鼻的香味总让人忍不住打几个喷嚏,几乎要冲出院子去。用绿笋与香菇炖猪肚,荤素搭配得刚刚好,香菇饱吸猪肚的油脂,绿笋提升汤味的清甜,而主料猪肚要炖得入口绵软不失韧性。尤其在冬日,出锅时撒上些许胡椒粉,喝汤食肉全身暖,沁得人从头到脚通透舒服。笋菇猪肚汤材料:罐头珍珠鲍/1罐、猪肚/1个、竹笋/1根、香菇/适量、姜片/适量调料:盐/1小匙、料酒/1小匙第一步,我们先来清洗一下洗猪肚,把猪肚放在一个盆中加入小量的盐和白醋第二步,将猪肚在盐反复洗,再翻过来洗另一面,加入少量的面粉和白醋第三步,用一把剪刀把内面白色的东西去掉,这个是味道的来源第四步,把清洗干净的猪肚放在水中煮五分钟,捞出放凉第五步,把竹笋切成片,香菇清洗干净,备用第六步,我们可以用砂锅,放入珍珠鲍,猪肚、竹笋、香菇、姜片、料酒和水第七步,盖上盖子煮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候左右,最后在调味,就可以开动啦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7540.html
------分隔线----------------------------